香港华大基因检测未达标准(香港华大基因结果查询官网)
华大基因的无创DNA检测是否准确?
准确。正规地方都是全自动仪器操作。听医生的建议,健康要紧。
DNA检测有关:
DNA分析主要用于识别单个基因异常引发的遗传性疾病,如亨廷顿病等。DNA分析的细胞来自血液或胎儿细胞。
基因检测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1.基因筛检
主要是针对特定团体或全体人群进行检测。大多数通过产前或新生儿的基因检测以达到筛检的目的。
2.生殖性基因检测
在进行体外人工授精阶段可运用,筛检出胚胎是否带有基因变异,避免胎儿患有遗传性疾病。/p
3.诊断性检测
多数用来协助临床用药指导。
4.基因携带检测
基因携带者如果与某些特殊基因相结合,可能会导致下一代患基因疾病,通过基因携带者的检测可筛检出此种可能,作为基因携带者婚前检查、生育时的参考。/p
5.症状出现前的检测
检测目的是了解目前健康良好者是否带有某种突变基因,而此基因与特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
临床意义
1.用于疾病的诊断
如对结核杆菌感染的诊断,以前主要依靠痰、粪便或血液培养,整个检验流程需要在两周以上,现在采用基因诊断的方法,不仅敏感性大大提高,而且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结果。
2.了解自身是否有家族性疾病的致病基因,预测患病风险
资料证实10%~15%的症与遗传有关,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具有症或多基因遗传病(如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的人可找出致病的遗传基因,就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生活方式,预防或者延缓疾病的发生。
3.正确选择药物,避免滥用药物和药物不良反应
由于个体遗传基因上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外来物质产生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部分患者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药物过敏、红肿发疹的现象。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可制定特定的治疗方案,从而科学地指导使用药物,避免药物毒副反应。
再被王德明实名举报“核酸检测不准”,华大基因:造谣
雷达 财经 出品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华大基因的实名“举报门”事件,有了新的进展。
对于举报中“被暴徒殴打致伤残”一事,华大基因表示与其发生冲突的不是华大员工,此事已经由当地公安机关依法依规处理。
华大基因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实现归母净利润14.61亿元,同比下降30.08%,原因是新冠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新冠核酸试剂和检测单价下降。
再被举报检测不准确
“很多人以为我举报的华大检测不准只是疫情的新冠检测,并不只疫情新冠检测,华大检测什么都是不准确,如一把尺子刻度错了,它测量的一切都有问题。”王德明在一篇文章中表示。
据其描述,知晓华大检测不准并实名举报,是因为与华大基因合作时发现,该公司孕妇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国家卫健委和世卫组织标准十倍。
文章举例,按华大自己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他们共检测313万例,检出‘常异’1.9万例,概率合1/164。”与国家卫计委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数据,唐氏综合征发病率低于1/1000,还是高出六倍多。
王德明将检测不准的原因指向华大技术缺陷,测序流程不同,流程多、容易出错等方面。其中提到,华大基因的试剂盒被国家食药监局查处存在缺陷,华大多位检测工程师跟其说过,在已知的医院里有质控品失效的情况。
除了王德明的举报,2018年7月,虎嗅网一篇《华大变》的文章刷屏,据文中的描述来看,一位湖南长沙市的产妇之所以诞下异常儿,是因为三位医生在彩超和B超都出现明显异常数据的情况下,仍然拿无创DNA检测的可能性结果,给出了令产妇放弃确认检查的建议,最终导致产妇生出带有生理缺陷的婴儿,且不予理赔。
文章称,因为华大基因无创DNA检测做出的“低风险”判断,导致三位医生接连误判,产妇又在医生建议下,连续放弃或忽视了四次其它产前检测(唐筛、超声、穿刺)。华大基因的结论,直接和间接地将这家人送进了深渊。而这个湖南家庭,只是众多“无创漏检”悲剧家庭的缩影。
随后华大基因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在相关无创知情同意书中明确告知了无创基因检测的适用范围和技术局限性。由于无创基因检测作为一项筛查技术存在假阴性的风险,为保障受检者,华大基因为每一位受检者购买检测医疗保险。”
雷达 财经 梳理发现,近两年的公开报道中,也出现过数起质疑华大基因新冠检测产品不准确的案例。
2020年8月25日,据路透社报道,瑞典公共卫生署近日宣称,中国华大基因公司出口给该国的检测试剂不准确,导致了约3700个“假阳性”病例的出现。
公共卫生署表示,有两家瑞典的实验室通过核查发现,华大基因的检测试剂导致了约3700个“假阳性”的结果。但后文随后又称,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大多是只有轻微症状或没有感到症状的人”。
对此,华大基因发布公告回应称,所谓的“高阳性检出率”问题主要是因为无症状感染者通常病毒含量较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针对无症状感染者确认及管理规范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2021年4月22日深夜,据香港政府发布通报称,华大基因化验所报告了29宗核酸检测阳性及1宗“不确定”,多个病患被送往医院后,接受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均呈阴性,显示他们并未受到感染,即华大的检测结果可能为“假阳性”。
2021年2月,该化验所还因为出现16宗新冠检测“假阳性”案例,遭食物及卫生局警告。
而华大提交的假阳性调查报告分析,可能出现的失误包括:人为原因、试剂残留或污染,以及环境污染。警方通报则提及,化验所经过内部调查后,怀疑是一名化验所助理涉嫌摇晃新冠病毒检测样本影响化验结果。
华大基因称,此人屡次对华大进行造谣诋毁,毫无底线,侵犯华大名誉权,其微博、微信账号也已经多次被平台永久封禁。就此,华大已通过司法诉讼进行维权。
宿怨始于6年前的合作
华大基因提到的合作,是双方于2016年4月4日签署的一份《国家基因库技术服务合同》合作项目。
上述合同签署时,王德明任总经理的南京昌健誉嘉 健康 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昌健誉嘉”),内容约定昌健誉嘉在江苏省区域内将合格样本运送给华大基因研究院,再由后者进行制备和储存并收取技术服务费。
根据一份裁判文书记录,2017年8月28日,华大基因向昌健誉嘉发出《关于撤销对贵司区域授权的通知》,称昌健誉嘉未完成考评标准(在合同约定的启动期内,被告未完成考评标准要求的 150例送样量,且远远低于该标准)、未经原告许可擅用 “国家基因库江苏分中心”等名义对同行企业进行实名举报、擅用国家基因库 L0G0、名称开办网站等严重违约行为。
复函中昌健誉嘉接受解除合同,但对解除的理由持有异议:一是启动期未达150例样本量是由于魏则西事件突发、行政执法部门干预影响以及华大基因担心筹备上市被影响而放弃细胞业务要求;二是昌健誉嘉对采集脐带血残害婴儿的违法行为向江苏省卫计委反映,是基于法律法规并有充分科学依据,配合打击违法犯罪。
2018年1月9日,华大基因向昌健誉嘉邮寄《关于解除的通知函》,称“截卡本函发出之日,贵司提交的储存细胞样本量仅为17例,仅占本年度考校量的5.7%,远未完成本年度考核量,已构成严重迟延履主要合同义务,现解除合同”。
上述解约理由被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法院所采纳。但王德明认为,自己长期以来“被华大基因欺骗和玩弄”,随后开始了网络举报之路。
举报帖中,被举报的公司是深圳华大基因 科技 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4月21日,是深圳华大基因 科技 有限公司为生命 健康 小镇建设而成立的全资子公司。
不过据中国证券报调查,相关“圈地”证据并不充分。华大基因也表示,华大控股及华大研究院并未在江苏参与任何房地产项目,也未曾获得土地资源。
去年净利下降3成
在涉足新冠检测的企业普遍增收的情况下,华大基因的表现却正好相反。
根据财报,2021年,华大基因实现营收67.66亿元,同比下降19.42%;净利润为14.62亿元,同比下降30.08%。
对于业绩下滑,华大基因表示,主要是因新冠业务市场竞争加剧,全球新冠核酸试剂盒检测单价下降,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防疫策略的变化,公司主动战略性调整新冠相关产品结构与供应链策略,基于新冠相关的利润较2020年较高基数相比有所下降。
资料显示,早在2020年疫情出现的第一时间,华大基因就推出多款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同时还在全球多地区推出了“火眼”实验室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核酸检测机遇让公司的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2020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99.86%达83.9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6.43%达20.9亿元。
其中,当年“感染防控综合解决方案”一项,即基于新冠病毒下的核酸检测服务营收就达51.42亿元,一举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但由于疫情检查的技术门槛不高,华大基因自身也没能抓牢这个机会。
2022年04月1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提问:贵公司的经营策略是不是出了问题?核酸检测试剂盒国内基本出局,沙特土豪这边不再续购,欧美没有什么份额,非洲倒是干的起劲,可惜非洲一年的销量也追不上达安基因国内三天的销量。
华大董秘回复称,在后疫情时代,公司将不断推动常规业务在海外的转化落地,力争将华大基因全球抗疫的势能,转化为常规业务发展的动能。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公司称截至2021年年底,其新冠检测产品覆盖了全球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但在2021年,公司海外市场整体营业收入规模为38.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5.9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30%。
但在营收下滑的同时,公司的销售费用不降反升。根据财报,2021年华大基因销售费用12.38亿元,而2020年为10.78亿元,同比上涨了14.82%。与此同时,公司的研发费用比2020年有所下降。
同期公布的一季报显示,2022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下降8.52%,净利润3.3亿元,同比下滑37.06%。
业绩增速下滑,公司股价也连续调整,继去年下跌31%后,今年以来再次跌去24%,目前股价66.33元/股,总市值约270亿元。
对比去年年报和一季度股东名单来看,一年前定增入股的高瓴资本已减持止损。2021年2月,华大基因以145元/股完成定增,高瓴资本旗下礼仁投资进驻成为第七大股东。
但伴随着股价下跌,高瓴资本的持股量从422万股减至404万股,截至去年年报时保持不变。至今年一季度时,高瓴资本相关基金已退出华大基因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按照该公司第十大流通股东持有约167万股测算,若非清仓退出,高瓴一季度至少抛售237万股。行情数据显示,一季度华大基因股票均价为89元,较145元的定增价下跌近四成,这意味着高瓴的“割肉”幅度不小。
华大基因回应被实名举报一事:恶意诽谤,你是否相信他们的说法呢?
我不相信公司的回应,因为诽谤公司对实名举报人而言没有任何好处。
华大基因回应被实名举报一事:恶意诽谤
日前一封实名举报信让华大基因有限公司引发关注,该举报信声称华大基因核酸检测不准确,举报人表示自己被该公司人员打断七根肋骨,造成终生残疾。华大基因就此事发表相关声明,称举报内容为恶意诋毁,表示公司开发的试剂盒已取得多个国家和地区资质认可,核酸检测准确度符合相应国家标准。
对于举报人被殴打制裁一事,公司解释称举报人通过非正常手段与事发当天闯入第15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会场,经承办方劝离后再次潜入寻衅滋事,现场与其发生冲突的人员并非华大员工,该事件已由当地公安机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对于华大基因的回应,个人表示并不相信这一说辞。
在现如今网络化时代当中,通过实名举报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实名举报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如果不是与自身利益切实相关或对方行为确实违背社会道德及相关法律,我想没有人会无缘无故承担诽谤他人的责任。
对于这位实名举报华大基因的人,我们大家对他都不够了解,可是他在网络上持续进行实名举报的行为,让人不得不质疑华大基因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公司方面给出的回应看似较为具体,事实上却没有真正对于相应问题给出解释,而是在转移话题。如果对方真的是恶意诽谤,公司完全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仅凭公司方面发声明根本无法说服广大网友。另外,在公司回应该事件后,举报人又再次在网络上实名举报该公司,并表示如果自己所言为甲,可以去坐牢。
从种种现阶段可在网络公开渠道了解到的内容来看,我觉得举报人的话语更值得相信一些。
对于这类事件,普通人的看法对事件进展帮助性并不大,还是需要由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处理,一切都应以官方通报为准。
华大因源检测怎么没反应
华大因源检测没反应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华大因源检测产品由质量不足的问题,有些产品无法检测,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将前沿的多组学科研成果应用于医学健康、农业育种、资源保存等领域,推动基因科技成果转化。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香港dna检测中心地址(香港dna检测中心地址)
- aa香港基因检测中心(香港联合基因检测官网)
- 香港检测dna(香港检测胎儿男女准确率高吗)
- 怎么去香港医院做基因检测(香港基因检测准确吗)
- 香港专业dna检测(香港DNA检测中心)
- 香港基因检测中心中介(香港基因检测中心中介机构)
- 香港有基因检测吗(香港基因检测可以检测胎儿健康吗)
- 香港基因检测中心哪个好(香港做基因检测哪家比较权威)
你 发表评论:
欢迎